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养生之道 >

當美麗鄉村遇上特色小鎮:歸於文化,活於產業

导读:

特色小鎮熱潮火速席卷全國,其模式也早已不再局限於大城市周邊,遠離都市的鄉村地區進行特色小鎮改造的

特色小鎮熱潮火速席卷全國,其模式也早已不再局限於大城市周邊,遠離都市的鄉村地區進行特色小鎮改造的探索案例也越來越多。在建設特色小鎮的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應當立足於傳統文化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借助新的機遇進行創新邏輯梳理。

鄉村產業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體系。我國鄉村的發展一直強調農業的核心地位。但從近幾年的鄉村發展來看,由於村庄的要素聚集模式、區域特色化基礎等條件的差異,在某些村庄,農業早已經不是鄉村發展的唯一、甚至主要產業。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的“產業興旺”不再僅僅是農業興旺,它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產業體系的興旺。

鄉村振興,需要基於中國鄉村發展的規律,找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徑和模式。一二三產的融合帶動模式,既可以是以農業為主導的“一二三”產業模式,也可以是以加工業為主導的“二一三”“二三一”產業模式,以及外來消費主導的“三二一”產業模式。

產業構建上,以“鄉愁”確立文化內核。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人們的需求日益升級、不斷轉變的當下,人們對於故土的思念逐漸成為一種普遍化的情愫,並因此促成了“返鄉”這一重要的趨勢。無論是鄉村創客群體的壯大,還是鄉村旅游需求的提升,都成為鄉村產業孵化的優質土壤。因此,以特色小鎮改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應當以“鄉愁”作為重要抓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以“鄉村文化”為突破口,確立文化產業在特色小鎮建鎮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礎上關注人流導入、停留和消費的動因變化。

產業構建應當將農村原有的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第一產業為主的基因分解,基於鄉村發展現狀進行全新的產業排布,重新組合成因地制宜的產業圖譜。因此,聚焦“鄉愁”文化在特色小鎮開發模式的基礎上,應將各地特有的形態、需求、文化注入不同的小鎮建設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愁小鎮”。

功能構建上,以“鄉趣”打造全新體驗。根據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旅游要素早已由“食、住、行、游、購、娛”拓展為“商(商務旅游)、養(養生旅游)、學(研學旅游)、閑(休閑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之旅)”。以此為基礎,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將產業布局與功能落位充分融合,推動小鎮有質量地規劃開發。

對於鄉村特色小鎮同樣如此,依托內蘊深厚的鄉村文化,以休閑旅游導入邏輯,高舉高打,增強體驗,形成從核心功能、配套功能和保障功能融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的“趣味小鎮”,才能在優質產品迭出的當下突出重圍。

形態構建上,以“鄉野”塑造獨特風貌。空間形態的構建同樣是小鎮建設構成中的重要一環。鄉村特色小鎮的建設有別於一般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充分考量城鎮建設與生態、文化的結合。任何有過“歷史”的古城鄉村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從公共空間形態的打造環節入手,以“鄉野”氛圍渲染帶動鄉村的更新成長,將環境資源作為特色小鎮打造的重要依托,在此基礎上,將資源轉化為面向市場的核心吸引力,是基於鄉村文化打造的特色小鎮的核心指向。

文化構建是鄉村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方向。急速發展的制造業大國隻有生產制造,沒有產業文化,產業文化的提升是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方向,如果能夠把產業文化基因孕育出來,其中包括研發、設計、品牌、包裝、大營銷等,那麼小鎮可以實現自我生長和成長。理論上,每一個特色小鎮都要有一個獨特的文化定位,即形成可以讓小鎮常年盈利的IP。

比如《速度與激情》系列對汽車工業的推廣,《星球大戰》對航空航天文化的解讀,《造夢空間》對心理醫療服務產業的詮釋。IP對特色小鎮來說就是小鎮核心認知產品,這個IP可以理解為核心吸引力、細分到極致的特色產業。換言之,IP就是特色小鎮的特,IP就是特色小鎮的產業核心。對特色小鎮而言,“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

鄉村特色小鎮是產業聚集的3.0版本。如果我們將各地以傳統特色產業為基礎形成的塊狀經濟視作區域產業集聚的1.0,將傳統特色產業在區域范圍內按市場機制分工協作后形成的傳統產業集群視作產業集聚的2.0,那麼,以特色小鎮為代表的特色產業發展平台,則是在原有傳統產業集群模式基礎上的創新和升級,是區域產業集聚的3.0。

通過“鄉愁”、“鄉趣”、“鄉野”為主要模式建立的鄉村特色小鎮,不能等同於景區的建設開發,其核心特色在於小鎮是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新興產業空間組織形式。在依靠鄉村原有的文化基因形成的傳統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進行升級,融入主題性的文化要素,通過整合歷史人文因素提升產業內涵優化區域發展動能,延伸產業鏈、創新鏈、要素鏈,才能建成優質的生態系統,將鄉村價值最大化。(汪霏霏)

(責編:周倩郎、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