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40年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在基层的实践史。正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让这片红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40年来,峡江县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大改革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全县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玉峡大地展现蓬勃生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县域经济跑出了发展升级的“加速度”。我县始终咬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GDP由0.37亿元增加到73亿元,增长196倍;财政总收入由180万元增加到11.5亿元,增长637倍;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7:48:34.3,实现从“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增强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度”。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有效实施,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荣获国有林场改革全省先进县,人才发展机制、河长制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加快打造开放高地和政策洼地,全县开放型经济实现大跨步发展,获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江西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等荣誉。
统筹城乡提升了生态宜居的“美誉度”。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四纵十横”路网基本成型,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2%;加大生态建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Ⅰ类标准,先后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县等荣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建立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改善民生凸显了发展惠民的“共享度”。坚持民生优先,始终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做实做细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456元、11497元,分别增长127倍、112倍;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6119人脱贫、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率下降到1.8%;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连续7年获评江西省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强。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40年的砥砺奋进,让我县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扫除掣肘改革的思想障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新时代新起点,峡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围绕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和市委“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总要求,聚焦聚力体制机制创新,做深做活改革开放文章,以更深层次改革开放助推峡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绘就新时代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峡江美好画卷。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破除发展瓶颈。推进思想大解放,立足峡江看峡江,勇于自我革命,在工作标准、眼光境界上打破旧思维、跟上新要求;跳出峡江看峡江,拓宽视野格局,以敢为人先、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干劲推动峡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改革大攻坚,从群众最急切、最期盼的事情改起,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卫生、住房养老等领域改革,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进科技大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智库,成立人才发展、创新创业“两项基金”,打造研发、双创和技术联盟“三大平台”,加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产业突围裂变。
二是持续推进扩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聚力全域开放,实施“南融北接西拓”发展战略,加快全要素、全产业链对外开放,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聚力平台建设,加快高铁新区、创新创业园、河西工业园等平台建设,以项目投产见成效,以亩产贡献论英雄,为开放提升奠定基础。聚力优化环境,持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推进“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整治“怕、慢、假、庸、散”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是持续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发展实力。围绕“大健康”主题,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主攻生物医药产业。以突破性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首位培育、首位扶持,制定好产业链条、技术路径、应用领域、区域分布“四张图”,着力引进“种子企业”“龙头企业”,扶优扶强现有骨干企业,推动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链条完善化,打造省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主抓中医农业。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大力发展中医农业,推动生态种养和生态加工,加快道地中药材种植,积极推广“稻虾共作”“藕虾共生”综合种养,培育优质烟叶、有机果蔬、绿色大米等富民产业,构建具有峡江特色的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体系。主推康养旅游。着力山水康养、文化康养、医药康养多业态融合,加快推进玉笥山养生谷、金坪民族风情园、巴邱“60年代记忆”小镇建设,打造一批山水田园综合体、特色农旅结合体验区,推动康养旅游全域发展。
四是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红利。保障底线民生,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实基本民生,紧盯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需求,切实解决一批“头等大事”“关键小事”,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关注质量民生,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加快高铁新区和巴邱老城建设,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大力发展农业富民产业,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文明乡风,打造“五美”新乡村。构建和谐民生,深化法治峡江、平安峡江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