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2月10日讯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12集成就纪录片《新时代新山东》,12月10日晚播出第七集《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之源。新时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乡村发展擘画了方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担负着总书记交付的重责大任,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山东正先行一步。
在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领着社员创办了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可是合作社资产和村集体资产长期“混着过”。合作社越做越大,但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却不到五万元。资产边界不明晰,城里资本也不敢来投资。
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村民赵世德说:“现在集体有多少资产,合作社有多少资产?这些搞不清楚。再一个村支部书记兼着合作社的理事长,一个人说了算,集体经济壮大之后是不是存在一些腐败的现象。”
向来是农业大省的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全省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农产品出口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农业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用改革的办法才能不断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目前,山东有8.3万多个村庄,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三位。然而,守着这么大的“金饭碗”,农民却没从中多分一杯羹。这,就是一个问题。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经济管理处处长李忠强称:“集体资产看上去人人所有,实际上人人都不能做主,随时存在流失和被贪占的危险。”
群众的诉求,就是中央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号角一经吹响,昌乐县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按照改革试点要求,首先要摸清家底,弄明白集体资产到底谁有份?可这触及到的是农村最深层次的矛盾。
昌乐县经管局局长黄军清表示,“特别是城区村、城郊村,还有外来人口特别多、各种各样的。因为上学、做买卖进城的空挂户。女儿的户口不走,女婿外甥有机会都进来了。”
这几年,城乡人口快速流动,让成员认定变得复杂。甚至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时也找不到依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到底怎样界定才能让群众认可呢?让改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要让农民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黄军清称:“有法依法、有规依规。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依民,也就是民主商议民主决策。”
庵上湖村每户推选一名户代表,选出村民成员认定小组和清产核资小组。经过评估,确定136亩“四荒”地和88万元经营性资产是村集体的“家底”。村里用这些资产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还以股权的形式分配给认定出的676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入股瓜菜合作社,参与收益分配。赵世德一家三口分到了3900元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和400多平方的四荒地等资源性股份。赵世德称:“现在我在我们这个园区打工,每月四五千块钱,股份分红一年能分六七千块钱,一年最少六七万块钱。”
产权明晰了,庵上湖村还吸引一家上市企业,投资500万成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销售、物流。
庵上湖村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介绍说,“ 我们从改之前,村集体收入五万左右,我们两年的时间达到了村集体收入81万。”
今年,全国确定三个整省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省份,山东位列其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截至今年9月,山东已经有79126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资产3618亿元,半数以上的村庄完成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量化资产总额1294亿元,累计股金分红17.71亿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张红宇说:“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个字,跟农村产权改革,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搞好了,只有把农村改革搞好了,我们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基础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大家向往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权制度改革,厘清了农民身边的财产权益,为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打好基础之后,要实现乡村振兴,还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这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几年,山东虽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这些涉农资金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形不成规模,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今年召开的山东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德州市平原县县长袁志勇就提出建议,建议从省级层面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