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菏泽市主城区和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牡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今年以来,牡丹区按照“12369”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目标,突出抓好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从严治党等工作落实,着力实施“3+3”产业倍增工程,即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媒体广告现代服务业、医养健康业和机电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三大新兴产业,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刘保安 郜玉华 吴宝书
牡丹区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新签约过亿元项目78个,197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建设临港产业新城,以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服务业发展载体为抓手,加快牡丹商贸、万福河商贸物流、天华电商物流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规范提升银田农贸城、毅德商贸城、康庄服装市场、鲁西南建材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不断增强市场活力。
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按照“一城一带、四园六镇、多点布局”发展思路,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城市。整合提升百花园、古今园等传统牡丹观赏区,加快七里河文化旅游带、“十里花廊”等项目规划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跨界推进、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突出牡丹特色,坚持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并重,进一步擦亮牡丹品牌。按照集群化、专业化发展路子,促进牡丹深加工、吴店创意家居、沙土食品、胡集返乡创业园等特色产品和园区发展壮大。利用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平台,推广“产业+电商”模式,着力打造牡丹、家居、食品、家纺四大产业集群。
牡丹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着力做好品牌打造、提质增效、集聚发展、扩面增量“四篇文章”。利用天华新媒体广告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机遇,推动新媒体广告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具有全国较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目前,全区电商企业发展到3400多家,年电商交易额270亿元。
紧抓菏泽被列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试验区、牡丹区被列入全省医养健康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契机,牡丹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业态,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大健康服务产业链。推进鲁西南康养中心、七里河医养健康中心、枫叶正红二期、亚太医疗等一批医养结合产业项目快速实施。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电子电器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和高端制造业项目。支持广源铜带、高峰电机、广泰油嘴、天大清源等企业发展,壮大高精电子压延铜箔、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精密仪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引导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集聚。
同时,牡丹区着力抓好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征收项目34个,征收面积287万平方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32个,启动18个镇街417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建成美丽乡村184个。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建立重污染天气快速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全面实行“河长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共建共享,上半年完成民生支出22.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7%。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棚改加速提升城市功能
□王付明 郜玉华
每天清晨,牡丹区御河丹城小区60多岁的居民李健都会从小区南门出来,在环城公园边转一转,绿地环绕,碧波荡漾,让人心情格外舒畅。棚户区改造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理念。
牡丹区按照梯次推进原则,全力加快棚改进度。今年该区已启动实施曹州名郡、谢场、范庄、晁庄、柴庄、三里店等棚改项目34个,涉及1.54万户,完成征收287万平方米,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棚改工程实现拆迁快、建设快、交房快。占地380亩的毛胡同棚改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棚改项目港湾新城已全部交付使用,该项目占地227亩,建设35栋高层住宅。
该区以“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留恋”为目标,着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打通了青年路、曹州路、中山路等26条断头路,启动了环堤公园建设,新建了国花大道,改造提升了中华路、黄河路、牡丹路等主干道路,新增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以上,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智慧主城区”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
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高鲁彦 邓婷婷
11月14日,在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河南王村的扶贫车间,工人正忙着加工藤编。60多岁的吕卿老人和老伴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了,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摆脱了贫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牡丹区通过狠抓扶贫项目实施,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着力建设的扶贫车间让农村的一些“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脱贫。该区小留镇已建设扶贫车间43个,实现38个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家门口就业或车间租金收益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踏上小康路。在沙土镇朱坊村扶贫车间里,该村贫困户朱建红在熨烫布料。“朱建红虽然是聋哑人,但人很勤奋,很有灵性。熨烫机我只教了他两遍,就学得有模有样了。”车间负责人朱士会说,“以前他没有工作,如今在距离家门口两百米远的车间工作,一个月就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截至目前,牡丹区已建设完成扶贫车间326个,在建104个,带动周边贫困人口1500多人实现就业。”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介绍。该区还进一步提升扶贫车间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承租主体,提高了车间的扶贫收益,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的双赢局面。
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邹爱武
今年以来,牡丹区已建成城区中小学4所,新增学位6750个,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牡丹区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在学校扩容增量上做足文章。抓住城区棚改机遇,留足学校建设用地,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该区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投资18.6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18所,新增教学班927个,新增学位4.5万个。严格规范招生秩序,解决因“择校”而形成的大班额问题,牡丹区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承载能力合理制订招生计划、确定招生范围,严格杜绝跨县区、跨学区招生。
同时,该区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的治本之策。大力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7.8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630个,建设各类校舍面积31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95万平方米;投资2.56亿元,为农村学校配备图书、微机、音体美器材等设备设施。并将186所城乡中小学组成25个发展共同体,通过捆绑式发展稳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郜玉华 马孝欢
初冬时节,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的百姓在冬日暖阳中享受着静谧时光,村旁500亩土地已流转搞起了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乡村记忆馆里陈列着乡亲们往昔的回忆。
黄堂村外有一处花木扶疏的小公园,栈桥凉亭迎接着八方来客。穿过公园便进了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幸福门”牌坊,公路在村中延伸,户户通水泥路,路两旁栽植着菊花、女贞等苗木。“全村安装了35把休闲长椅,村落亮化美化、天网监控实现了全覆盖。”村党支部书记牟建军说,“乡村记忆馆、黄堂文化花园、3D彩绘长廊成为附近乡亲休闲的好去处。”
“以前是干完活就不知道干什么,除了看电视就是凑堆玩。”谈到现在的生活,村民刘桂莲开心地说,“现在,走出家门,可以到广场上扭扭秧歌、跳跳舞,到农家书屋看看书。”
美丽乡村不仅要看村容村貌,更要看村民的精神面貌。“我们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嫁娶的标准,每年都评选出一批‘好媳妇好婆婆’,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牟建军介绍,该村还投资30万元建设了乡村记忆馆,让村民都能感受到村庄的变化。乡村记忆馆由党史馆、乡愁馆和振兴馆3部分组成,其中乡愁馆陈列着由村里人捐出来的农耕具、生活用品、纺织工具等物品,向村民展示着过去的劳动岁月。
如今,黄堂村还是那个村,但村容村貌更加美丽;人还是那些人,但美好生活更加幸福。“现在,周边村庄的姑娘都争着嫁到俺村来。”牟建军说,“我们将建设田园综合体,计划依托千亩果园规划布局发展乡村客栈、趣味农园、民俗工坊、农耕乐园、田园农家等项目。”
①牡丹区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原则,启动了18个镇街41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建成美丽乡村184个。图为都司镇黄堂村孩子们快乐地从村内3D壁画墙前跑过。
□郜玉华 报道
②牡丹区不断加大各层级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连续三届获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区。图为群众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桑秋华 报道
③牡丹区着力实施扶贫车间、扶贫大棚等产业扶贫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发挥产业富农效应,使之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又一平台。图为胡集镇村民在扶贫大棚查看蔬菜长势。
□常焕坦 报道
④牡丹区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按照“一城一带、四园六镇、多点布局”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到2020年,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8亿元。图为牡丹区百花园一角。
□李得安 报道
⑤为更好吸引“凤还巢”,牡丹区出台《关于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成立返乡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设立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创业担保基金,实施创业补贴。今年以来,该区新增返乡创业2951人,创办企业1212家,返乡创业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图为安兴镇返乡创业园区高峰电机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郜玉华 报道
⑥牡丹区以“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留恋”为目标,着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增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图为牡丹区城区一角。
□桑秋华 报道
牡丹区: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菏泽市主城区和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牡丹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