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养生之道 >

麻辣财经:块头大链条长,大健康产业如何更“健康”?

导读:

原标题:麻辣财经:块头大链条长,大健康产业如何更“健康”?

  连日来,凭借火疗、天价保健鞋

原标题:麻辣财经:块头大链条长,大健康产业如何更“健康”?

  连日来,凭借火疗、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的保健品公司权健集团,因“丁香医生”的质疑再次被舆论聚焦。

  目前,有关部门的调查尚在进行中,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百姓对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但由于健康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市场管理不规范,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加强市场监管,正本清源、扶优驱劣实在紧迫。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日前出版发行,这本由中国社会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合作的报告,首次对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狭义的健康产业,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向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部门,接近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业。”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而广义的大健康产业,还包括对非患者人群提供保健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领域,是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活动。

  也就是说,大健康产业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普通人群;大家的需求也不局限于治病,还包括养生、健体、缓解疲劳、预防疾病等。人民群众对于更高质量的健康产品与服务需求,既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健康”产业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千家万户,也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现实选择。

  大健康产业,能对百姓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大健康产业如何发展,自身才能更“健康”?一起来听听专家的高见。

  大健康产业涉及33个大行业,产值超过7万亿元

  什么是大健康产业?

  专家介绍,大健康产业有三个特点:链条长,规模大,业态丰富。

  大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横跨一、二、三产业,这个链条确实够长。比如,第一产业中的有机农业、中草药种植;第二产业中的健康食品、医药及健康装备器材制造,第三产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健康金融服务等。报告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标准,得出的结论是:大健康产业大类涉及33个行业,中类涉及83个行业,小类则涉及172个行业。

  那么,大健康产业的规模有多大?报告显示,2012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为4174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72%;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上升到72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76%,增势逐年加快。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预测,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2020年我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借力“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健康”服务模式日趋多样化。最近,麻辣姐身边不少人的手腕上都多了智能健康手环,心跳、血压、睡眠状况时时可查,真正做到了对自己身体健康心里有“数”。近年来,医疗健康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医疗设备、远程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等发展迅速。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医疗领域2016年时总体规模已超过96亿元,预计2018年可达200亿元。

  此外,传统健康产业也在加速跨界融合。比如,海南省试点的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种养老健康产业,用软件接入公立和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面向居家老人的15分钟服务圈;再如健康旅游业,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遴选了首批13个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融入医、健、养、食多要素,发展特色园区和项目;传统健身行业也在寻求突破,开始涉足视频课程、饮食定制服务等。

  人保健康作为我国最大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近年来也在大力实施转型,由单一提供商业健康保险,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我们开发的‘人民健康’APP,‘掌上医保’APP,能提供健康医疗、健康保障、金融支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全国签约5000家医院、10万家药店、30万名医生提供服务。”人保健康总裁宋福兴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健康产业带动的就业规模相当可观。据估算,2016年大健康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6%,比201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在“就业优先”的大背景下,做强大健康产业,也是夯实“民生之本”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加强协同监管,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不过,红红火火的大健康产业,虽然块头不小,但自身的“健康问题”也不少。目前它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所盼所需还有不小差距。

  “总体看来,大健康产业在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上,还有许多“沟坎”需要填平。目前推进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协同性不强,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有效融合模式仍待探索。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毓辉认为,我国大健康产业要素支撑不足,核心领域与国外差距明显,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增强。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监管,涉及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食药监局、中医药局、工业和信息化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标准缺乏有效衔接,相关标准体系滞后,难以规范产业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昊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同监管,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健康中国战略,必须有健康产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专家们对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四点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分工,研究建立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应用和监管加强研判、定期会商。

  ——突出创新驱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性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快在基因组学、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创新成果驶入临床应用“快车道”,构建全链条新业态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标准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在放宽准入限制的同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结合的治理体制。更多发挥信用联合惩戒、行业进入等措施的作用。

  ——培育融合业态,打造“闭环”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应从各自优势领域出发,积极整合医、养、药、护等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推进“做平台、建生态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链。“国家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健康新业态为核心竞争优势的、能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集群。”宋福兴认为。(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