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养生之道 >

城乡面貌天翻地覆 老区精神澎湃常新

导读:

□ 记者 范波 池银花 曾燕福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吧——

平常萝卜青菜豆腐,过年过节才能吃

□ 记者 范波 池银花 曾燕福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吧——

平常萝卜青菜豆腐,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哥哥姐姐拣父母的衣服穿、弟弟妹妹拣哥哥姐姐的衣服穿;读书要自己背米去学校,一杯腌菜干要吃一个星期;去趟县城就算是大人给孩子最大的奖赏,去龙岩厦门更是奢望;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两三间平房里,兄弟姐妹挤在一张床睡,上厕所得到几百米远的公厕去;远行要“等班车”,一天没几班,等得很辛苦,山路十八弯,颠得人“翻江倒海”;电话、电视、收音机、电子表都是稀罕物,谁家有就是大新闻,立刻招来大家围观、羡慕;吉普车是大领导的“标配”,坐上一回,激动一辈子。私人汽车想都没想过……

这就是三四十年前的生活,三四十年前的闽西。而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天天鸡鸭鱼鲜;天天网购买潮衣;手指动一动,智能手机帮你立马联系上全世界;一家可能有两三套房子;汽车进入寻常家,出外旅行说走就走、去趟外国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城市乡村都变漂亮了,楼长高了,道路四通八达,人们腰包鼓起来了,精神气更足了。

沧桑巨变,岁月静好。无疑,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40年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龙岩,这片静僻的山区打开了山门,迎来壮阔温暖的海潮,拥抱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刀阔斧的改革,虚怀若谷的开放,使龙岩这个落后之地,迅猛地发展起来,人们的创业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上下同欲,干群同心,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基础设施大变样:

家门口上高速坐动车飞机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推进交通路网建设的响亮口号!

1992年开始实施的先行工程,是对境内319国道、205国道进行改造重修,当时行署、县、乡、村各级有钱出钱、没钱出工,掀起了道路交通建设一个大高潮。坂寮岭隧道开通,第一次将龙岩与沿海紧密联系在一起。

高速公路修到闽西。1999年漳龙高速公路开建,2002年2月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的建成通车,结束了闽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03年12月龙长高速公路开建,2009年3月双永高速公路开建,掀起了龙岩高速公路建设高潮,2012年在全省山区市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2014年,我市开始实施厦蓉高速漳龙改扩建工程,预计2019年春节前全线通车,龙岩蛟洋至漳州和溪的高速路由四车道扩为八车道,真正成为龙岩联接沿海的大通道。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2015年,我市公路交通实现“1369”目标,即15分钟县城可上高速,30分钟主要乡镇、工业集中区上干线公路,60分钟中心城市到达各县市,90分钟通达周边地市;同时实现了“五个基本建成”,即海西网高速公路基本建成、“两纵两横”快速铁路网初步形成、乡乡基本通三级以上公路、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龙岩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铁路建设齐头并进、后劲十足。1998年以前,我市境内仅有56公里支线铁路可通客车,也就是1961年建成的漳龙铁路。那时龙岩去福州要10多个小时,出省需要到南平的来州中转,十分辛苦。1998年后,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市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成梅坎、赣龙、龙厦、赣龙复线四条铁路,初步形成了闽粤赣边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其中,梅坎铁路2000年全线贯通,是我市境内第一条出省通道;赣龙铁路2005年4月建成通车,2006年1月12日始发开行了龙岩至北京的“海西号”快速旅客列车,我市成为第二个开通进京列车的革命老区市;龙厦铁路2012年6月29日正式开通,至此,我市迎来了“动车时代”;赣龙铁路复线2015年12月建成通车后,赣龙线也实现通动车。

12月29日,作为国家铁路网杭广高铁通道和福建省“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龙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铁路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历时5年建成,使八闽环状线实现封“口”。此外,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经过连城县,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基本完成工程建设,2020年实现开通运营目标。

大地飞驰,蓝天翱翔。在完善陆路交通建设的同时,机场建设也在快速推进。闽西唯一4C级旅游支线机场--龙岩冠豸山机场于2000年6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建设,2002年4月开工奠基,2004年4月正式通航,成为华东地区第36个民用运输机场。目前,冠豸山机场正在运营的有 “连城-上海”、“成都-桂林-连城”、“昆明-连城-南京”、“北京(南苑)-连城-佛山”等四条航线,初步形成了直通首都、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东西南北中”的航线网络构架,架起了闽西对外交流沟通的空中桥梁。截至至2018年11月,共执行航班10861架次,运送旅客87.59万人次,货邮运输量845.42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龙岩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1997年撤地设市后,龙岩中心城市新建了龙岩大道、人民路、龙腾路、华莲路、莲西路,改造或拓宽了中山路、城东路、罗龙路;建成了人民广场、街心广场等,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夜景工程和主要地段的绿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40年来,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49年的0.9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50多平方公里,龙岩已从40年前仅有的中山商圈,发展到佳宝商圈、登高西商圈、闽西交易城商圈,直到现在的大润发、万宝、万达商城拔地而起,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购物也越来越便捷。

过去龙岩中心城区仅有中山公园,它一路见证了龙岩40年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建成登高山公园、莲花山公园、西锦公园以及环山栈道,还建成了石锣鼓湿地公园、东山湿地公园、龙津湖公园,以及小溪河、龙津河沿河栈道,愈发宜居的环境给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增添更多去处。近年来,龙岩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社会事业大改善:

上好学住好房 就医养老更便利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开放不懈奋斗的目标。学得更好、医得更好、住得更好、养老得更好,这些基础民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40年来,我市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办学条件和学生素养得到很大提升,不少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特色教育;40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力补齐教育事业发展短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政策基础上,先后免除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基础教育基本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在全力推进“两基”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高等教育档次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创办了龙岩学院,组建了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345所,在校生533193人,其中,普通高校18486人、幼儿园156380人、小学207710人、初中83662人、高中45721人、特殊教育1135人、中职200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