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一早,家住杭州下宁巷的72岁老人施亚林像往常一样出门了。
在单元楼下的“敬老巷”,她一路沿着青砖灰墙,仔细看了一遍墙上彩绘的养老知识和敬老故事;走了几百米,她来到“孝文化公园”,和几位小姐妹一起跟着社区中医做了一套养生操;之后,她去社区中医养生馆抓了几副中药;快中午了,在马路对面的老年食堂,她又享用了一顿丰盛实惠的午餐……
“我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年轻的时候,总怕变老,怕不方便,怕没人照顾……”施亚林感叹,“现在看看,该有的都有了,而且就在楼下,生活真的很惬意,很开心!”
让老人倍感幸福的,是开张刚好3个月的西溪幸福里。在区域内老龄化最高的西溪街道,杭州西湖区试点“综合性养老示范区块”——整合街巷、公园、卫生院、政府用房等资源,打造了老年食堂、中医养生馆、孝文化公园、孝文化长廊等十大功能区域,占地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西溪幸福里地图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养老设施集中在西溪街道人口最密集、最寸土寸金的求智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区域的老人,只需步行,便可享受到门类齐全的敬老服务。
“之所以取名‘幸福里’,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充满着爱、传递着孝、洋溢着幸福的地方。”西溪街道负责人表示,践孝行、扬孝德、健体魄、尚仁爱、融医养、乐生活,西溪幸福里构建了多元化、一体化的孝亲敬老格局。
“最精贵老巷”中
有了上万平方米养老设施
“以前,谈起这条巷子,大家都说地段蛮好的,环境蛮破的。”下宁巷的老居民,今年75岁的周大姐告诉记者。
如今的下宁巷
下宁巷不长,只有约600米,串起了保俶北路和求智巷。近年来,它在杭州老百姓口中成了“最精贵的老巷”——由于邻近学军小学求智校区,这里老房子的售价通常在6万元/平方米以上,甚至还出现过10多万元/平方米的“天价房”。
寸土寸金带来的,是下宁巷曾经的景象:这里是杭州主城区人口最密集、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周边房屋等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坑洼的道路、残破的墙面在这里随处可见。
破到什么程度?“2018年初,我们想在下宁巷两边做墙绘。谁知道涂料根本粘不上去,一涂,就连着墙灰一起脱落了。”西溪街道求智社区党委书记陈力说。
此外,由于人员密集,下宁巷也是出了名的难管——就拿停车来说,以前,这条巷子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违章停车,占道堵路导致的争吵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现状,2018年上半年,西溪街道开始了下宁巷及周边环境、设施的整治。
经过改造后的“幸福门”
10月,西溪幸福里正式上线,完成了一系列软硬件提升,包括道路改造——600多米的下宁巷重新铺设柏油路并划定车位;建筑与墙面改造——以既不耀眼也不暗淡的灰色为主基调,将本来色彩杂乱的老房子、老墙面变成了灰砖黛瓦的中式院落;景观改造——圆拱门、叠石窗台架,让这里变得颇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
更大的改变,在于人,特别是老人生活的变化。西溪街道的10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接近20%。幸福养老,是这里最主要,也是最迫切的需求。
西溪街道将原本保俶北路旁的城市文化公园,打造为“孝文化公园”,将“二十四孝故事”镌刻于公园的各个角落,每周邀请医务人员来这里传授中医养生秘诀。
在下宁巷沿线,不仅路边墙体上多了养老知识、敬老故事、敬老模范的彩绘,这里原本的街道社区用房、城管用房、社区卫生站等,被提升成了中医养生馆、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就近办”服务点等公共设施,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老人们在家楼下就能享受各类敬老设施,生活便利度一下子提升了。
“就拿中医养生馆来说,以前,我抓中药得去马塍路,走路要花半个多小时。现在,来回只需要5分钟,真的太方便了。”施亚林表示。
医务人员带领居民做保健操
细节决定成败
每处改变都有一个故事
“地处闹市区,我们这里不像很多地方,有大把的空间可以利用。”西溪街道负责人表示,“但是,在每一个细节上的用心营造,依然可以让老人们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逛在西溪幸福里,几乎每一处,你都能看到用心的设计和周到的考虑。比如,西溪街道的首个老年食堂——“幸福汇”。尽管20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市区老年食堂中只能算“迷你”,但不管是餐厅内部挂满的红灯笼,还是大大小小,适合单人、双人、四人、多人用餐的桌椅,都能让老人们体会到家的味道。
幸福汇”老年食堂内景
“幸福汇”根据老人年龄和生活条件,提供不同的优惠。比如,本地户籍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7折优惠,10元可以在这里吃上一荤两素;老人也可以通过统一下发的老人手机一键订餐,享受送餐上门服务。
“为了让食堂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连门口的走廊都利用起来了。”“幸福汇”负责人李经理说,那里摆放着5张桌椅,都是附近单位捐赠的。“吃饭时间,可以用来就餐;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下雨天,路人还可以来避雨、歇脚。”
“幸福汇”老年食堂
开业至今,“幸福汇”已能供应早、中、晚三餐,每天的就餐人数达到了300人次以上。如果算上送餐,服务的老人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