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了使消费者放心消费,欢度新春,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节日特点,发布了系列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 自驾车出行的消费者,要提前做好车况检查和出行线路规划,尤其需要关注旅行沿途天气状况,对于特殊天气等因素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外出游玩时,应当将孩子置于大人的视线范围内,确保出行全程安全。选择跟团旅游的消费者,首先,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旅行社,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避免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其次,出行前应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旅游行程、交通、食宿、违约责任等容易发生纠纷的事项,支付款项后注意索要发票,并妥善保存旅游合同、行程单、门票、发票等重要凭证。出国(境)旅游的消费者应当了解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救助的联系方式等,以便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勿跟风抢购廉价促销商品 消费者在购买年货及其他消费品时,应认清商家的打折优惠等宣传噱头,不要相信商家绝对化的宣传广告用语,避免选择问题频发、态度恶劣、整改效果差的平台。注重对商品品质的追求,不盲从、不跟风抢购廉价、打折商品。购买家电产品注意线上线下以及价格的差异。购买食品等消费品时,应做到通过正规商超和平台等渠道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涨袋、变质等现象。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购买后使用冰箱、冰柜等冷藏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存于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后熟上冷下、分层放置。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剩余食物冷藏不应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加热透、确认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谨慎采用预付式消费 面对商家的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应量力而为,根据自己的需要谨慎采用预付的方式进行消费,尽量不办预付卡、储值卡或不要存入较大的金额,消费周期要缩短,尽快使用。要事先了解商家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或录音录像,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预防其中显失公平的内容,避免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
购机票小心默认搭售 消费者在选择网络在线购买商品时,应预留出相对宽裕的时间,或与商家重点确认送货时间等事项,避免因没有送货人员而耽误使用。接受在线预订酒店等服务时,应及时与目的地宾馆确认,以免因信息迟滞、预定不成功或遇到山寨网站等因素,影响节日正常消费,引发消费纠纷。在购买火车票、飞机票时,警惕第三方平台的默认勾选和默认搭售等捆绑销售模式。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轻易泄露银行账号密码。
冰雪运动自愿购买保险目前已进入冰雪运动高峰期,各大雪场纷纷开门迎客。消费者在享受冰雪项目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场地,事先了解经营场所的营业时间、收费价格、安全措施、食宿条件。要按需自愿购买相关保险,避免发生意外。在租用雪上运动装具时应做好安全检查,以免因损坏引发纠纷或意外。要保留相关各类消费凭证,以备维护自身消费权益。
避免食用新奇野味 春节期间外出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要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在就餐后应仔细核对账单,保留消费明细,一旦出现不适,要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以备溯源维权之需。节日餐食应尽量避免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导致过敏的食品,不要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谨慎参与保健品会销活动 春节临近,不少所谓的保健品经营者,打着岁末答谢、感恩回馈等幌子,诱导中老年消费者参加所谓的年会活动,并借机大肆推销经过其精心包装的“养生保健产品”。中老年消费者要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不轻信商家所宣称的打折优惠、年会促销等行为,抵制蝇头小利的诱惑,多与子女或家里人沟通,更不要轻信商家所吹嘘的神奇疗效和疾病康复作用,以免上当受骗。烟花爆竹应定点购买定点燃放 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等节日消费品的消费旺季,同时也是走亲访友各类礼品的消费销售旺季。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燃放烟花应做到定点购买,定时定点燃放,注重环保,保障安全;购买礼品应避免“金絮其外”华而不实的商品包装,崇尚节俭、朴素,倡导环保节约,养成绿色消费好习惯。树立“光盘光荣”的餐饮消费理念,家庭外出就餐尽量根据人数定量,餐饮住店尽量减少一次性餐盒、纸杯、吸管、以及浴巾、床单等商品的消费,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生存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