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瀑布 图右:中山古镇
聂荣臻元帅故居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
百年名校聚奎中学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塘河
钟云舫“天下第一长联”
爱情天梯
养生胜地四面山
市级“非遗”江津烧酒酿造工艺
大江东来,浩浩荡荡,九曲萦绕,兴我人文。
江津,凭什么以“万里长江一要津”而享誉巴渝?
12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书写出了九道优美舒缓的大湾,兴起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城——江津。
四面山水,孕育出江津厚重的人文积淀。
这里,是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
这里,诞生了明代重臣江渊、“中华联圣”钟云舫、爱国诗人吴芳吉等一大批名人,走出了邓稼先、周光召等18位两院院士。
这里,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富硒美食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花椒之乡、柑橘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里,可以登爱情天梯,观四面山水,访长寿秘诀;这里,可以游千年古镇,寻悠悠乡愁,品静好时光;这里,可以忆抗战烽烟,仰贤达鸿儒,品读这座大爱之城的厚重人文。
聂帅家书
流淌着江津人的家国挚爱
长江在江津境内蜿蜒127公里,滋养了一代代江津儿女。“江津是个好地方!”这是开国元勋聂荣臻对故乡的赞美。
聂荣臻1899年生于江津吴滩石院子。1919年11月下旬,聂荣臻从江津出发,在上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从此,他一别故乡36年,直到1955年到西南调查军事工业时,才再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故土。
聂荣臻留学期间的家书现保存有21封。一封封言语质朴、情真意切的家书,流淌着聂荣臻的思乡之情,彰显出他从小树立的家国情怀和力透纸背的革命信仰。
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展出有一封聂荣臻1921年12月8日写的家书:“然男当在家起程时,心中即暗誓,学不成,死不归,且凡事有失败,然后有成功,艰难困苦,乃为人之良师,况此一时失望,岂能遽灰前志,故男与相知诸友,仍积极进行工学事业,未若伊等失志若是也。”
青年报国,少年立志。少年聂荣臻曾写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五四运动,聂荣臻参加了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当局抓捕。年仅20岁的他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参加了几起勤工俭学同学发起的斗争后,陷入沉思:“我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2011年6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次展出了聂帅家书中最重要的一封真迹。“跪禀双亲大人膝下,到法第一封信未卜接得否?男初到法一切都无头绪……”这封家书是1922年所写,信笺纸上有法文印刷字迹,信中汇报了自己生活与学习情况。
“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聂荣臻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1922年转赴比利时就读于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当看到祖国、家乡父老身在水深火热当中,他心怀“大家”,又十分谦逊地抒发了救国的希望。
写下这封家书一年后,聂荣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为之终生奋斗。
聂荣臻的女儿聂力中将回忆父亲时这样说:“当年出走的时候,他是一个胸怀壮志的四川乡下青年;而今,他变成了一座铜像,蕴含着无尽的沧桑……”
“千古风流地,人文荟萃城。”江津正是一座厚植家国大爱、名人辈出的城市。除了开国元勋聂荣臻,还有明代重臣江渊、嫉恶如仇的“中华联圣”钟云舫、爱国诗人吴芳吉、四川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冉均等一大批名人。在重庆评出的100位历史文化名人中,江津籍占了10人。近现代史上,邓稼先、周光召等18位两院院士曾在江津出生或在江津有过求学经历。在抗战期间,寓流江津的政治名流、社会贤达、鸿儒学者有60余人。
如今,这些名人文化已成为江津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聚奎中学
百年书院见证历史风云
江津的书院在北宋初年出现,明代栖清书院驰名全国。创建于1870年的聚奎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书院,它见证了近代百年风云变幻。
郭沫若、于右任、陈独秀、佘雪曼……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个个闻名遐迩的名字,都曾与聚奎书院发生过联系。这所书院始建于1870年,坐落于AAA级风景区黑石山内。
聚奎书院的故事,要从江津当地一个百年望族说起。清咸丰年间,从江西迁来江津白沙的邓家出了一个胆识过人的后生,他就是聚奎书院的创始人邓石泉。
邓石泉自幼家贫,从一名街头小贩白手起家,依靠江津地处川黔要冲之地而经营盐业,成为一方巨贾。邓氏家族至此兴旺起来。
为让更多乡邻摆脱无知,1870年,邓石泉筹资兴办起聚奎中学的前身——聚奎义塾。140多年来,从邓石泉起,邓家先后有三代人出任过聚奎校长,一代又一代族人不断投入办学。聚奎也从义塾到书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由私立到公办,不断演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