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养生之道 >

【四季养生】同样30℃春夏不相同

导读:

  依据气候规律,整个四月份,我国大多数地区其实都还处在暮春时段,日最高气温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0℃

  依据气候规律,整个四月份,我国大多数地区其实都还处在暮春时段,日最高气温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0℃,但日平均气温常常只有20℃左右,并没有达到气候意义上的夏季标准。换一种说法,30℃的暮春终究还是春天,不能用夏天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局部时段的30℃”,而必须用春天的养生法则,处理好气候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说“春天的30℃”只是分布在局部的时段,是因为春季乃一年中平均气温日较差很大的季节之一(尤其是暮春),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早晚凉,中午热”。暮春的晴日,早晨寒意明显,而中午艳阳高照,气温常常达到或接近30℃(一般出现在下午两点前后),这是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随后,气温开始下降,渐渐步入“晚凉”之境。

  与夏天相比,暮春的30℃时段持续时间较短,只要衣服穿的不太多,又没进行剧烈运动,一般是不会感觉太热的。也就是说,即使在暮春的高温时段,人体感觉还是比夏天舒服。因为影响人体舒适的气象因子不仅有温度,也有湿度和风。暮春时节的空气湿度比较适宜,常常又多吹风,“春风拂面,清爽和煦”,这是人们的普遍感觉。

  与夏天相比,在暮春的所谓高温时段内,室内的气温远远低于室外,这也是“感觉不太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相反,在夏季,气温长时间居高不下,常常“外面如火炉,家里如蒸笼”,即便是秋天,也有“秋老虎”之说。因此,即使暮春气温偶然达到或突破30℃,也不能信口开河地说“夏天来了”。

  暮春时节还是应该遵循传统的“春捂”原则,尤其在早晚时段,或是天气变坏之时,应尽可能地多穿些衣服,中老年人以“不感觉热”为标准,年轻人则以“不感觉冷”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一些慢性病);换一个角度说,“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

  必须说明的是,在暮春时节,“春捂”其实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在南方的五月初,如果还不合时宜地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所以,在暮春的中午,当感觉到热得难熬时,可在艳阳下或进入室内后脱掉外套,只要能及时穿衣,对健康并无妨碍;但倘若过于贪凉,在室内不注意及时加衣,等到感觉到“很冷”时,常常就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