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指数级发展,电子阿凡达无处不在:社交网络上的秀恩爱、网络游戏里的PK、购物网站上的点评……
这些碎片,是解构了我,还是构成了更完备的我?
甚至,它们反过来塑造了我?
我们会变成怎样?我们将通往何方?
9月1日 北京·77剧场
五位科学家用故事分享他们
在新技术时代下的观察和思考,
探讨他们对新人类的乐观或隐忧。
我是科学家第三期线下活动招募开始!
演讲嘉宾
陆晔
《如果没有手机,你还是不是你?》
新技术曾经离媒介学者很遥远?也许。但今天已完全不同。
技术正在打破传统媒体使用的边界,技术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愈发密切——当你使用手机时,你很难区分什么是上网,什么是不上网;什么是手机使用,什么是不使用的离线状态。
过去,你的购买伴随着商店的开门和打烊,但今天可以在手机上随时下单;过去你可能会在早餐时听广播,中午午休时读报,晚上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但在今天,手机打破了这个时间的边界。
社交网络上秀恩爱的你,粉丝群里卖力拉票的你,购物网站上写评价的你——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或者,它们共同构成了更完整的你?当你离开手机,你还是不是你?
人文科学学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将和你一起探讨互联网上的另一个你。
张昕
《新技术和“积极效应”,你不用,骗子就会用》
说到新技术,人们更多想到未来,认为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话题。不,不要忘记老年人。他们正和你一样,身处新技术的洪流之中。
他们有时得心应手,和你一样和好友联络,享受晒娃晒幸福的满足感;有时难免笨拙,央求你教他们用社交软件——但你要知道,他们不是非要学,他们只是想跟你学。
发展心理学者张昕发现,“积极效应”令老年人更关注让他们开心的信息,这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中,享受到更多愉悦,却也给坏人留下可乘之机。如何令老年人在新技术时代更幸福,同时又化解双刃剑带来的危机?来听听发展心理学者张昕怎么说。
秦曾昌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的工作吗?》
提到“人工智能科学家”你会想到什么?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研究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仿佛已经成了AI的代言人,每当人们提到AI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会说话、会走路,甚至会思考的机器人形象。这样的想象让人们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产生忧虑,彷佛一个个机械零件组成的人,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人类的生活,随时想要取而代之。
随着越来越多类似“N个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警惕人工智能的声音也逐渐高涨。但这样的理解正确吗?基于这样的理解而产生的危机感有道理吗?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取代人类的工作?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秦曾昌帮你理解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世界。
罗训
《虚拟城市的“头号玩家”》
VR最近很流行,但是除了制作VR游戏,这个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还有什么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吗?对于计算机科学家罗训来说,当然可以,而且可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
如何才算是成功地在数字世界中建造起一座虚拟城市?当你置身其中的时候,感觉不出它与真实城市的差别,那就是成功了。所以不仅要建造城市中的道路、楼宇,还要还原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习惯。这听上去像是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情节,但却真实发生在计算机科学家的计算机里。
虚拟城市的“资深玩家”罗训,将和你一起走入虚拟的世界。
杨平
《未来我们还是“人”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杨平就开始了科幻小说的创作,至今已完成50万字的作品,两次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荣誉银河奖。20多年中,在持续地科幻创作过程中,杨平也在持续地思考:随着技术的迭代,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里,科技一直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因此影响了我们的身体,人类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更敏捷、更有耐力,甚至更健康、更长寿……在未来,这种改造必定将持续发生。人类的身体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人体改造会普及吗?新人类将会有什么样的特性?
本期演讲中,杨平将和大家分享一名科幻作家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主持人
姬少亭
2018.9.1 14:00-16:30
北京·77剧场(77文化创意产业园)
(报名截止到8月30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8月31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精彩直播同步上线
请关注“我是科学家”在
网易、一直播、哔哩哔哩官方主页
我是科学家
科学家演讲,我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