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赞!郑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六成以上

导读:

  8月4日—5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来到郑州对郑州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记者从调研活动

  8月4日—5日,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来到郑州对郑州市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记者从调研活动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2万件,同比增长81%;专利授权量1.5万件,同比增长57%。

赞!郑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六成以上

  
  上半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9件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加快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9件,同比增长24.8%,郑州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省的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省水平的近4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六成以上。
  全市重点项目引领作用日益突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5个专项、共13个课题,已列入河南省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清单,共获得省级科技财政支持8530万元,带动研发总投资近8亿元,预期年新増销售收入40亿元。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安图生物、宇通客车和信大捷安等承担的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涌现出一批重大产品和创新成果,部分重大关键技术领跑全国。

赞!郑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六成以上

  力争到2020年创新引领主要指标比2017年增长一倍
  下一步,郑州科技创新工作将主要围绕全方位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加快引进培育“四个一批”等方面集中发力。建立健全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和研发企业奖励力度,加强对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的支持引导,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金融结合等政策。
  郑州市将积极实施“四个一批”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接续发展,新建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优化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对接,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到2020年,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等主要指标比2017年增长一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00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1000家,能够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达100名,新型研发机构达30家。
  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全市将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财政科技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创新创业投资风险补助、创新创业项目补助和科技贷款利息、担保费用、保险费用等补助。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科技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优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
  今年计划实施覆盖3万户可见光通信示范工程
  全市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可见光通信”示范应用,今年计划在高新区实施覆盖3万户的可见光通信示范工程。可见光通信可提供短距离超宽带无缆化信息交互以及绿色通信,为以虚拟现实(VR)为基础功能的智慧服务提供10Gbps量级超宽带的家庭信息网络环境,也可为5G移动通信网络室内深度覆盖提供绿色、泛在、廉价的接入手段。

赞!郑州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六成以上

  力争2018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
  郑州市将着力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充分发挥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的人才溢出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快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利资助政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力争2018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
  打造创客创新生态链推进“郑开科创走廊”建设
  全市将高质量推进双创活动和载体建设,积极建设郑州航空港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双创”基地,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和运营。设立创客专项资金,办好“郑创汇”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创客创新生态链。按照“一廊、一镇、五园”的空间布局(一廊,即以郑开科学大道和隋唐大运河古汴河(郑开段)疏浚工程为轴带的交通景观发展廊道;一镇,即以集中展示隋唐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汴河(万胜)小镇;五园即郑州市的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郑州金水科教园区、龙子湖智慧岛、郑东新区白沙科学谷、中牟官渡创新科技园),推进“郑开科创走廊”建设。
  依托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打造好两个“千亿级产业”
  首届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定于11月中旬在郑州召开。全市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谋划5平方公里的中国智能传感谷,依托汉威电子等3家上市公司和786家传感器相关企业,打造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依托“强网杯”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和永久赛址、永久会址的建设,集聚一批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领域的高端研发机构、优质企业和优秀团队,打造千亿级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