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沉浸式艺术成长史

导读:

</p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如果你在艺术馆看到这样一个小便池,你会怎么想?

实际上,它代表着沉浸艺术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装置艺术。

19-20世纪,经历过灿烂辉煌的西方绘画艺术开始进入瓶颈,绘画似乎已经无法再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走出瓶颈,艺术家们开始了对新风格和技术的探索,我们所熟知的印象派、野兽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甚至照相机都诞生于那个年代。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就在所有新鲜的形式和主义激烈碰撞的时候,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站在了世人的对面,提出了他的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就只是这些了吗?”。

上图这个小便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杜尚的著名作品:《泉》。

从《泉》诞生那天起到现在,无数人看到它仍然会觉得有些滑稽,尚未了解艺术的人也许还会觉得它“不可理喻”——但杜尚其实并不在乎《泉》到底会不会被定义为“艺术品”。

在这个作品里,小便池可以被任何东西替代,它可以是扭曲的易拉罐、破旧的手套、锈迹斑斑的水龙头——它是什么根本不重要,这只是杜尚向世界发问的工具。

他要问的是“艺术能不能成为刺激思考的工具?”这是杜尚被称为“当代艺术之父”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我们能看到的装置艺术所遵循的理念。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感觉即真实”

早期的沉浸式艺术展,是利用看似很简单的装置,打造出一个无限的、并不真实存在的空间。艺术家将它当做一个向世界发问的工具,而人们负责沉浸其中,寻找和体验转瞬即逝的答案。

虽说早在上个世纪,沉浸式艺术就已经不再是个概念了,但就像第一台计算机和现在的苹果笔记本之间的对比一样,沉浸式艺术从概念到具象化到真正具有表达能力也是本世纪才发生的事。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而中国沉浸式艺术的第一场雾,起在2010年时,北京798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炼金术士”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像是流逝之物和存在之物间的碰撞。他们共同打造的“感觉即真实”沉浸式艺术展为中国的观众打开了一道大门。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马岩松在UCCA的大展厅设计了一个长近60 米的蜿蜒的空间,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用红、绿、蓝三基色组成 “荧光灯阵”,再用雾气充满整个空间。雾与三种灯光的色泽打造出的是一个人工光谱空间。观众真实的存在、活动与在自然界无法看到的光谱中,虚拟和现实的边界被模糊,人和虚拟融为一体。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感觉即真实”是一个非常特别但仍旧遵守着秩序的装置艺术展,它拥有一个大而空的空间,没有具体的表达,甚至连具体的艺术品都没有,整个60米的蜿蜒空间本身就是艺术品。观众如果只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的话,是无法获得刺激的。只有深入其中,只有成为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这就是它遵守秩序的地方,遵循了杜尚提出的概念。在“感觉即真实”的背后,不在是艺术家的呐喊或低吟,而是对世界的疑问,目的是让观众沉浸其中,产生同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像“感觉即真实”这样,以装置艺术为基础的沉浸式艺术展在随后的几年中有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在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小屋里,布满了光怪陆离的镜子和灯影,它们反射出色彩斑斓的光芒,就像浩瀚宇宙中的点点繁星,能够带给观众极有哲学意味的观展体验。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装置艺术在沉浸艺术展中获得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不仅如此,沉浸艺术展也被装置艺术赋予了精神能量。但探索本身是不会停止的,VR因为其强沉浸感的优势,在此后的几年中,也成为了沉浸艺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雨屋”

解剖学的发达造就了古希腊拥有极致美感的雕塑艺术,颜料管的发明让人类拥有了印象派,照相机的发明促成了摄影艺术的出现,而VR和沉浸艺术几乎是一天生一对。

2015年,VR在国内掀起的那场浪潮已是老生常谈,但我们只关注了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却忽略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那场龙卷风。

梵高的画可以说是被VR化最多作品了,大量的艺术家选择了以VR或全景动画的形式表现《星空》、《夜间咖啡馆》等作品。国内有一著名的全景画作者“麦田里的草帽人”,将梵高著名的画作整合在一起,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有声有色的梵高世界。

VR,vr技术,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制作

但实际上,真正龙卷风的起点是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就是轰动艺术界的“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