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短视频给了非遗更多的展示空间

导读:

  这是一双手艺人的手,粗粝、变形,镰刀般割手。几十秒的视频里,这双手不断在竹子上翻转跃动,先是

  这是一双手艺人的手,粗粝、变形,镰刀般割手。几十秒的视频里,这双手不断在竹子上翻转跃动,先是飞速刮掉竹子外层青绿色的表皮,再砍掉突出的竹节。虎口凹陷的痕迹记录了这双手53年来的日常,这双手与刀常年相伴,平刀、韵刀、棱刀交替使用。几十米高、近百斤的竹子最终被处理成厚薄宽窄甚至弧度都一致的蔑条,再由这双手编织成纹路精致的竹编制品。

  背景音乐是时髦的流行音乐,青色的竹屑在镜头里飞舞。

  这双手的主人是河南洛宁人张永杰,这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没有想过,在自己从事非遗事业50余年后,竟然收获了那么多“知音”。他在快手上的每一条视频(ID:648083752)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播放量,评论区里“666”像浪一样涌起。有人找他买竹编,有人求教学,更多人对他的那双巧手惊叹连连。

(张永杰正在做竹编)

(张永杰正在做竹编)

  事实上,那双手一度在市场面前节节败退。因为海外订单量的下降,曾经的竹编手艺同行纷纷另谋出路。好不容易盼来了懂市场会包装的“小年轻”,却又遭遇了盗版网店的冲击。那些经过了11道手工工序的竹编年销量只勉强爬过三位数的门槛。

  这并非孤例。同样拥有一双巧手的山东人魏生国是糖画手艺的非遗传承人,从事糖画事业20年,他见惯了“活不下去”的非遗手艺人转行、消失。

  “有买卖才有传承。”魏生国说,曾经他为了找到喜欢糖画的人,近10年时间拉着小板车在全国各地跑庙会,而如今,快手是他的“主场”,几十万粉丝(ID: 353056557)关注着这个农民手下诞生的一幅又一幅糖画,留言多到手指划上几十秒才能扫完。他的工作室学员数量翻了几番。

  在4G信号覆盖的地方,改变正悄然发生。几英寸的屏幕那头,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对非遗手艺最感兴趣的一群人。短视频的发展缩短了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也为这些埋头专注手艺的匠人打开了通往市场的大门。

  一个最新的案例是,快手家乡好货致力于在日活1.5亿的短视频平台中挖掘100款中国乡村的特色物产,帮助当地农人通过快手实现增收,实现乡村造血。

  被主流视角贴上“冷门”“遥远”标签的非遗事业,在几十秒的短视频里被消解成了鲜活的制作环节,以及零距离的非遗传承人。魏生国喜欢那种感觉,一群“老铁”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糖画这门古老艺术,问题一个接一个地砸过来。他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

  流量

  在魏生国的手中,流量是举足轻重的东西。做糖画时,他的手需要控制勺子的弧度,这个弧度甚至需要精确到糖浆从半空落下的流量和流速的差异。这关系到糖浆画出的动物,身体曲线是否协调以及肌肉表达是否真实。

(魏生国所做的糖画)

(魏生国所做的糖画)

  接触短视频之前,这个16岁就辍学打工的农民艺术家并不懂得另一个“流量”的词意。但他明白,人,是非遗技艺活下去的唯一要素。当初开始制作糖画时,他的摊位开在学校门口,可学生反复吃了几次也没了兴趣,他的收入一减再减,不得已,他盯上了庙会。

  山西、陕西、内蒙以及老家山东,他拖着一个可以折叠的板车,踏上了编号不同的绿皮火车和长途汽车,依靠网上查询而来的信息,追逐着那群对糖画有着兴趣的“流量”。

  这个活儿很苦。年节时分往往也是庙会扎堆的日子。有时候是匆匆吃了几口年夜饭就上路,有时是干脆漂在路上,隔着窗户看夜幕里炸开的烟花。进了庙会,总是需要“一站到底”的,他不敢喝水,也从不上厕所。毕竟,多一刻的流量就意味着多一些的钱。

  追逐流量的日子也慢慢走到了头。后来,庙会能吸引到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次,他带着工具跋山涉水上千公里后,迎来的却是门庭冷落的庙会。

  公用电话前,这个山东汉子难为情地给姐姐打了电话,他连跑了四场庙会都没挣到钱,眼下连吃饭的钱都没了。

  靠着姐姐打来的几百元救急的钱,他活了下来。做糖画终究是相对幸运的,因为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可以入口的优势,销量已经算是非遗技艺里顶级的存在了。可那些一同跑庙会的伙伴却没有这份幸运,草编、古法面人儿、皮影戏、拉洋片……一个又一个手艺和他们的传承人都消失了。

  他有一个几代传承做草编的好朋友,最困难的时候,货卖不出去,也没有渠道,家里只能不断地打钱支援。好在,这位非遗传承人坚持了下来,手艺也没有失传。

  隔着几百公里的张永杰对此感同身受。他身边的竹编传承人同样因为没有订单而离开,丢掉海外市场后,这些手艺人一度唉声叹气,那些精巧古朴的竹编制品他们根本不知道还能卖给谁。

  包装词上罗列着洛宁竹编的优点——质地优良,虫不可咬,韧性好,结构精,不变形,不散架。可那段日子,这些竹编在手艺人眼里只剩下了一个特点——不挣钱、养不活人。

  因为缺少足够的订单,70岁的张永杰没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份手艺。事实上,他的徒弟动手的机会也不算太多,单量大多数时候靠张永杰一个人凑合着也能干完。

  他的生活离互联网很远。年轻的徒弟闲暇时最爱看看快手上的视频,也是在徒弟的鼓动下,这位古稀老人接受了短视频这个新玩意。

  谁也没有想到,这门隐藏在河南洛宁山村里的手艺吸引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几乎每天都有新鲜出炉的竹编制品从村里发出,收件地址遍布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沉睡已久的竹编市场就像是被唤醒了一般,张永杰吆喝着曾经的伙伴一起加入快手。他很清楚,这里有很多很多对竹编感兴趣的人,有一个等待他们去探寻去开发的市场。

  无独有偶,魏生国也是在外甥女婿的支持下开始学习拍摄短视频,形态各异的糖画在快手上拥有了大堆粉丝,每一幅糖画都是用浓浓的糖浆制作而出,隔着屏幕也能看到金黄剔透的颜色,一派诱人。

  他无数次感叹短视频平台的神奇。在快手,“流量”在追他。

  青年民俗学学者、闽南师范大学教师郑伟斌在这些短视频里看到了非遗走向市场的诸多可能。手艺人自拍自导的短视频符合了传播的规律,更凝练了非遗技艺最精华最本真的要素。他认为,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当下,信息迅捷传播的需求导致信息分割和碎片化是很难避免的。借助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推送,以及广覆盖面的传播。同时,对于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对接会有很大帮助。

  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