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或素人,戲劇無規范
傳統戲劇先有劇本后有戲,在國外這種規范早就被打破,在相對傳統的國內戲劇環境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和作品樂於嘗試,跳出規范的圈子。
導演李建軍多年來一直都是個“圈”外人。他的作品往往都呈現出獨特的質感,《狂人日記》那堆滿碎石爛磚的舞台,在劇場裡聽收音機的《美好的一天》,在公交車上演出的《25.3km童話》……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演員都是素人,即沒有演出經驗的普通人。
今年李建軍的《大眾力學》在烏鎮戲劇節大獲好評,其中的素人演員都是一些滿懷表演夢想的普通人。該劇在北京演出時不僅收到了贊美,也受到了不少質疑。有人在感動之余,認為作品中推崇的朴素也是一種刻意,還有人發問:“這還是不是戲劇?為什麼花錢買票來看戲,卻看到‘抖音’一樣的東西?”李建軍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想討論的是:劇場到底是什麼?今天的劇場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觀眾和演員的關系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可見觀眾感受和導演的思考之間有著不小的“代溝”。不過,新的形式必然會遭遇不同的反饋,這也是做出新嘗試的目的。
中間劇場在今年下半年舉辦了一次“科技藝術節”,上演了多部極具科技含量的戲劇作品。其中,值得稱道的當屬VR戲劇《蛙人》。所有觀眾都坐在舞台上,排成兩排,時而看面前的演員進行簡單的表演,時而戴上VR眼鏡進到更豐富的影像空間。人們坐在椅子上搖頭晃腦,轉來轉去,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觀演模式。中間劇場今年再度演出的《紅兔子,白兔子》也不拘一格,全劇沒有傳統的排練,沒有導演,每一位演員隻演出一次,而在演出之前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演什麼,構成了一次充滿未知的戲劇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