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院士大咖说了哪些“虚拟与现实”)
首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在梦栖小镇落幕
院士大咖说了哪些“虚拟与现实”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邹芸 谢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亮相初冬杭州。
12月9日,良渚梦栖小镇迎来“2017首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来自中国工程院的20余位院士专家、1000余名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医疗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谋健康产业新发展。大咖们都说了些啥,我们的健康事业将会迎来怎样的愿景,记者为你搜罗。
免疫学专家、巴德年院士:
实现2030“健康中国”主要指标没问题
作为健康中国2020,健康中国“十一五”,健康中国2030三个版本的参与者,巴德年院士一上场就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明确地告诉大家,到2030年中国实现“健康中国”主要指标没有问题。
这个判断的支撑是什么?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到2030年,这两个指标都会达到所规定的预期,所以,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国,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健康水平,这一点是一定会实现的。
他分享了一个数据,中国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被排在世界第144位,这次2015年也就是15年的光景,中国从144位进步到61位。而且近年来,中国在世界最高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
他所了解的情况看,还有抗老年痴呆的两个药,一个抗血管的老年痴呆的丁本酞,一个抗细胞神经原方面出毛病的971,这两个新药一旦上市非常有前景。
继人工麝香之后,人工熊胆已经完成,人工羚羊角正在颜值当中,如果这些完成对于中草药的现代化,对于整个中草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都将作出了不起的贡献。此外,中国在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细胞疗法,现在的研发水平与世界上相差不太多,甚至有的更先进。
生物技术专家、杨胜利院士:
把人体放在芯片上进行研究
对于医学的大数据想象我们可以“肆无忌惮”。
今后大数据产生可能很大程度要在把人体的器官、组织放在一个指甲片大小微粒物来做研究,产生各种大数据,像这里显示的肝脏、肾脏、肠道还有会呼吸的肺,会跳动的心脏,都放在这个小的芯片上面。这个芯片上可以做基因表达生命组学各种实验,还可以来研究细胞的大小和结构,细胞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最终要求把人体放在小的芯片上来进行研究,这样对于以后做个性化医学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大数据怎么转到人工智能。比如说,智能的手术刀,这个手术刀就是一个电刀切下去2秒钟以后告诉医生你切的是肿瘤还是正常组织,可以做到相对肿瘤的精准切除。另外一个例子,虚拟现实系统,我们先建立肝脏、心脏的数字肝、数字肝心脏,最后建立整个数字人有一个虚拟系统,把虚拟现实系统用在开刀的现场,就把肝脏、现场的图像和虚拟肝结合起来。让医生眼睛看到是现场的肝脏,在屏幕上通过软件把肝脏和虚拟肝组合起来,告诉医生,手术刀会碰到哪些血管和神经,这样神经血管保留得尽可能多。
当然,环境的数据也是很重要,因为环境和疾病的流行和疾病的高发都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说,用大数据分析雾霾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再比如以前非洲流行埃博拉病毒感染,亚洲根本不用担心,但是现在随着交通的发达,一个航班就可能携带病毒入境,这就是环境数据的重要性。
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
医学大数据标准研究是目标
中国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这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宏观生态破坏还没有得到控制情况下,微观生态的破灭也非常的严重,人的微生态的紊乱也带来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开创人体微生态的研究。
现在,我们已经提出5P医学的模式,过去是4P,预防性、预测性,个性化、参与性,老百姓本人要参与健康,现在又提出精准医学的概念,所以要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的体系,这个体系完善才能够满足人人得到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她专门作一个报告,称要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管理。不是说网上看病就能看了吗?容易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所以需要提出一系列的规范,这些规范对于保证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已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树兰医疗提出IMDT,重点解决疑难危重病人多学科协作会诊。此次,大会建立了大数据标准研究院。李兰娟认为,这是大数据云医院智能化基础的基础工作,这一次的会议以后,要在这方面大力的推进。
(原标题:院士大咖说了哪些“虚拟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