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电子显微镜将我们的目光延伸至百万分之一毫米,得以看到纤维的构造;27年前,太空望远镜将我们的眼睛放到了太空,得以领略星星的奥秘;而今,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技术)引领我们进入亘古未有的数字想象世界,一个与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并存的平行空间。
日趋增多的表象正在印证: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形态,以其构想性、沉浸感、实时交互性三大特点,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将如电脑、智能手机一般改写人类历史。由此,虚拟现实产业正在成为一个超过10倍量级递增的产业。《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是年中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6亿元,而2020年将超过550亿元。同年,高盛分析师总结,2025年全球VR/AR市场营收标准预期为800亿美元,相比之下平板电脑630亿美元、台式机620亿美元、游戏机140亿美元。
2017年11月9日至11日,青岛崂山区。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毋庸置疑的业界风向标。国内外拥有该领域话语权的专家的主旨演讲,800余家企业携最新产品与会,全球虚拟现实大赛获奖者揭秘最前沿的技术,将真切地给出一个未来时空的虚拟表达,引我们近观未来……
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今日启幕
2016年,崂山区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元年:北航青岛研究院揭牌,虚拟现实创新技术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由此落户;以全国唯一行政区当选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歌尔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在场是一个行业术语,用来描述VR体验,正身处VR世界,而不只是带着VR头盔。从某种意义而言,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已赢在元年的起跑线上,一直在场。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于文江说,未来产业一定是靠高科技拉伸的,而崂山区在扶持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方面很务实,使它站到了科技高点,目前全国三分之一多与科技成果转移相关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机构已落户崂山区。
今天,以信息驱动的巨大变革已然莅临,每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不确定性,孤独的探索难寻出路,只有团队的合力才能走出无人地带。正是基于这种远见卓识,崂山区没有将目光定格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链中的一环,而是瞄准将虚拟现实技术生态圈由概念化付诸行动。
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崂山区确立打造“中国VR产业之都”,这是崂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青岛高端产业引领区的重要一环,也是崂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目前,崂山区正以国内一流的产业政策、完善的生态体系,加快推进VR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R产业不仅会成为推动崂山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也会走进百姓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助推崂山成为国内VR技术应用示范区。
崂山区已经构建起一流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在产业布局上,坚持“一院引领、一谷支撑、多点协同、全城联动”的发展思路,搭建45万平方米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载体空间,到2017年底投用的将达24万平方米。在国际交流上,崂山区与法国拉瓦勒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在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展会等方面达成合作,是拉瓦勒在亚洲唯一的展会举办地,今年3月组织5家顶尖VR企业和机构赴法国参加拉瓦勒虚拟现实国际展会,并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知名虚拟现实企业,开展上游硬件制造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合作。在资金支持上,崂山区成立了VR天使创投基金、协同创新基金、VR产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加快发展。在产业政策上,近日出台了《崂山区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着力优化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生态圈受益者,北航青岛研究院副院长陈喆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庞大的生态圈,政策、平台、人才、上下游产业,再反哺企业,这才是生态圈的玩法,而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圈已经初步形成,从软到硬,由内至外。
筑梦“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推动虚拟现实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全省领先、位居全国前列,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新增VR企业和研发机构100家,形成百亿级规模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这是崂山区在场的“宣言”。
生态圈进行时
自2016年以来,崂山区抢抓机遇,以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为目标,集聚虚拟现实领域高端平台、科研机构、人才团队、产业项目,围绕产业载体建设、创新平台搭建、资本集聚、政策引领等环节,不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和创新平台。今年1月,崂山区获批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月在崂山揭牌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VR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8月,由崂山承担建设的“青岛市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此外,引进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崂山成立青岛协同创新虚拟现实研究中心,同时成立山东虚拟现实联盟、VR教育生态联盟、中国新闻出版VR产业联盟等。这些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深入推进虚拟现实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10家技术前沿的虚拟现实科研机构。北航青岛研究院自2016年落户以来,已有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航歌尔虚拟现实创新研究院、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等五院两室入驻。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混合现实与虚拟海洋重点实验室、青岛歌尔长光研究院、青岛山景虚拟现实研究院、青岛博海数字创意研究院、青岛精工虚拟现实研究院等虚拟现实研发机构又相继落户,崂山区启动了飞行模拟器、智慧城市、文化产业等一批虚拟现实尖端科研项目。
三、全国60%的虚拟现实高层次人才团队资源。北航青岛研究院平台上已汇集了赵沁平院士、赵巍胜教授、郝爱民教授、齐越教授等高端人才,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团队、北京大学汪国平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团队、山东大学陈宝权教授团队、中国海洋大学陈戈教授团队等一批虚拟现实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同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大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北航青岛研究院2017年招收的第一批125名博、硕研究生已入学培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VR领域的学生。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分别开设了虚拟现实相关课程,驻区高校每年可以为VR产业培养1000多名毕业生。此外,崂山区还将成立青岛国际创新VR人才实训中心,设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为区内VR企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