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VR >

“图像转向”与“虚拟现实”

导读:

“图像转向”与“虚拟现实”

  诸野之中(国画) 2018年 曾健勇

  鲁虹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水墨探索出现了更好的创作态势,近年来已然出现了一批非常年轻或有才华的水墨艺术家,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就我所知,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强调与时代、生活的互动,不仅使中国当代水墨创作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与转向,也提供了不同于前辈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其内在原因无疑与他们的生存背景、知识结构、艺术趣味有密切关系。

  由武汉美术馆自主策划的“水墨新进”展,从参展的大多数作品来看,其基本走向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直接以作品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还有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杨平对当下青年女性私密空间的图像表达,王光林对地铁上乘客麻木表情的表现,李军借笼中鸟、王雪树与谢天卓分别以环境与人形成的关系对当下人生存状态所进行的隐喻性表现,林聪文以超现实方式对工业与消费文化的运行后果所采取的夸张性表现);第二类是作品虽不表现人,却通过对人造环境的直接表现强调了当下人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如杨飞的相关作品就很说明问题);第三类是以寄情山水或自然风光的方式表示出对于现实的逃遁心理(如曾健勇、杜小同、朱雅梅、黄瑛的作品表现即是)。

  相比起来,郝世明、彭薇、杨鹏、杭春晖的作品显得颇有些难以归类,因为郝世明用自己所创造的碎片化手法对古代文化物(如明式椅子、汉字)或现代文化物(如汉阳造的枪)等等进行了有意味的解构;彭薇以借用古代山石符号的方式强调了让现在与过去对话的愿望;杨鹏以抽象化手法对纱巾局部的表现呈现了现代女性的微妙情绪与感觉;杭春晖则以跨媒介的方式表达了近似于哲理的思辨。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一代艺术家其实已对新的生存经验与思维方式进行了极为成功的视觉化表现,显然具有艺术史、文化学与社会学方面的意义,故对他们创作的忽视是极不应该的。也正是为了将相关学术成果及时呈现出来,进而吸引学术界、收藏界的必要关注与认真对待,我们决定举办“水墨新进”展。

  以上更多是谈及题材方面的问题,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更新的艺术表现。具体言之,他们总会在水墨画媒材许可的范围内,设法用新的图像系统或符号系统来进行表现。有的作品即使涉及了现实,也更强调从总的意象、本质上去把握。这就使他们能够十分自如地处理画面。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新工笔画所占的比例明显要更大些;另一方面他们的创作亦引发了“图像转向”或“虚拟现实”状况的出现。

  所谓“图像转向”的问题最初是由西方学者W·J·T·米歇尔所提出来的,而我多年来反复提及的“图像转向”不过是对W·J·T·米歇尔说法的借用而已,其主要内涵是:由于当代艺术的图像方式不仅完全超越了既往艺术的图像方式,还携带着新的创作方法论、新的题材、新的形式与新的价值观,所以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毫无疑问,“图像转向”的大趋势10年来早已出现在当代架上艺术的创作中。应该说,虽然相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当代水墨创作在“图像转向”上要落在后面,但随着新一代艺术家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迎头赶上了。比如,参加本展的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就机智巧妙地创造或挪用了一些全新的图像,进而成功创造出适用于自己的新的表现技法。如果要对这些作品的图像性质加以分类,可以说,有的来自对现代影像的借鉴与转换;有的来自对西方超现实艺术的借鉴与转换;有的来自对传统图像的智慧性改造;有的来自对现实图像的巧妙转换;有的来自对西方抽象艺术的借鉴与转换;有的则来自对西方当代观念艺术的借鉴与转换。

  而这就使当代水墨在题材、观念与表现上既成功超越了传统,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虽然眼下我们还不能说这些水墨作品已趋于完美境界,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工作会干得更好。其创作也会随之与当代文化建立起更加对位的关系。而水墨创作中的“图像转向”作为一个新兴的现象也肯定会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这里特别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出现于水墨创作中的所谓“图像转向”问题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参展的年轻水墨艺术家之所以注重对新图像的运用,恰恰是因为新的图像既积淀了新的生活经验与艺术观念,也体现着新的文化价值与审美趋向。

  从对参展的一些作品的研究中,我还体会到,参展艺术家在艺术的处理上,与现实主义水墨强调写实的方法论明显不同,即常常会从“虚拟性”入手去营造一种特殊的画面气氛,如谢天卓、王雪树、林聪文、郝世明等人的作品就很说明问题。而这既使他们能够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切入创作,也能够在各自设立的主观框架中,充分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

  本来,在艺术史的上下文中,所谓“虚拟性”是相对“写实性”而言的。即后者的含义是用画面真实客观地把某对象描绘出来,以接近现实中的“这一个”。而所谓的“虚拟性”却不同,它的含义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带有夸张意味的形象,以适应某种表现上的需要。

  以往,也曾有艺术家使用过“虚拟性”的创作手法,但一直是在“写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并未走向极端。到如今,这种手法在艺术创作中却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也有了全新的视觉效果。恰如许多学者所言:从特殊的表现目的出发,有时它会无中生有,有时它又会严重歪曲现实,结果便与“写实性”形成了完全对立的概念。事实表明,恰恰是这样,艺术家们才巧妙地赋予了画面以全新的意义,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新的文化背景为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更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每一个有使命感的年轻水墨艺术家都应该根据当代文化提供的新线索、新问题来探寻水墨画的新方向,去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新水墨艺术。

“图像转向”与“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