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导读:

  今年以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持续火爆,助力新疆旅游业发展;

  11月初,我国单体最大

  今年以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持续火爆,助力新疆旅游业发展;

  11月初,我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并网发电,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在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个省区市中有1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2024年6月6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游客在骑马游玩。新华社记者 阿曼 摄

  近来,中国西部频频成为关注热点,重塑人们对这片广袤、神秘、丰饶土地的认知。这些新闻的背后,新一轮大开发已拉开序幕,西部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约72%,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人口占全国约27%,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国约21%。

  “西部大开发”1999年首次出现在党中央文件中。2019年党中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新的战略棋局下,西部在中国全局性发展版图中的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关乎内外双循环、关乎共建“一带一路”等,将出现诸多新前景、新趋势。

  (一)生态:筑牢安全屏障,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党中央要求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生态大保护”是西部地区鲜明的战略定位。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部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意义极端重要。

  ——一端牵系水源。

  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和其他共十余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维系全球约20亿人口的用水需求。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2024年7月25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区冬克玛底冰川,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员在探测冰川。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另一端牵系防风、防沙。

  西北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与周边国家大片荒原戈壁相连,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风沙来源于此。

  保护西部生态,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创新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

  2021年首批正式设立5个国家公园,其中三江源、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在西部。数据显示,近5年来,三江源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309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在6%以上,每年向中下游稳定输送600多亿立方米优质淡水。

  40多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仅“三北”工程即累计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筑起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

  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例如,荒漠化严重的内蒙古经多年防沙治沙,森林和草地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这些林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助力当地达成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去年以来,内蒙古以多种形式实现碳汇价值6000多万元。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2024年8月8日,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风光。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清洁的空气和水源、优质的农产品、壮美的自然风光……在广阔西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层出不穷。

  当前,气候变化对全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专家研究证实,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且正在东扩。冰川加速消融造成“亚洲水塔”失衡,局部地区冰崩、洪水、极端干旱等灾害风险增加。

  为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等区域部署了9个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二)开放:从末梢站到前沿,新通道构建大枢纽

  近年,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已习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不出几天便收到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榴莲、菠萝蜜等新鲜热带水果。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水果多数是搭载火车、汽车,经由中国西南边境的陆路口岸——广西凭祥,通关入境。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2023年9月9日,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凭祥,位于中越边境,曾经多年是一座安静的小县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这里的故事被改写了。

  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通关日益便利,大量货物在口岸快速流转。人气旺盛、车流如织,凭祥被一些网友誉为“水果自由首发地”。

  假如从高处俯视,在西部12省区市,像凭祥这样的微型“节点”一个个悄然链接,构筑起一条绵延不断的陆海新通道,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标识。

  很长时间里,在人们眼中,东南沿海地区是开放的代名词,中国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欧美国家。而今天,开放的内涵正在不断刷新。

  共建“一带一路”突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瓶颈,激活了新的开放空间。

  中国西部接壤13国,是中国向西、向北和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门户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东西、纵贯南北,货物经铁路、海运、公路等,向南经广西出海,通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

  依托这条通道,一些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腹地收获了新机遇。例如,重庆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经过广西钦州港南下,比原来沿长江经东部沿海南下减少10多天,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物流成本下降约一半。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2024年10月28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新疆的水果、青海的锂、陕西的集成电路……“西部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由此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过去4年,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东盟占中国外贸总值比重达15.4%。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等将西部从内陆地区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说。

  2023年,中欧班列国内开行数量前三名的城市均位于西部,分别是西安、重庆、成都,开行数量占全国总量四成以上。

再迎风口!十个关键词重新定义中国西部

  5月2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即将驶离。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未来如何更好发挥西部地区开放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