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细看《清明上河图》:汴京城内的六处险情你发现了吗?|古画里的秘密

导读:

(原标题:细看《清明上河图》:汴京城内的六处险情你发现了吗?|古画里的

(原标题:细看《清明上河图》:汴京城内的六处险情你发现了吗?|古画里的秘密)

董严/文 《清明上河图》全长528 厘米,描绘了从汴京京郊到城内的景观,包含 500 多人、 60 多匹牲畜、 28 艘船只、 30 多座房屋楼宇、 20 辆车、 8 顶轿子等景物细节。遵循古画从右往左的游览顺序,我们的探寻之旅便开始于远郊外的运炭驴队,穿过画中的屋舍、小贩、商户、堤岸、行船等去寻找《清明上河图》里的六处险情,看看你一共能找到几个?记得看最后,还有一个“隐藏彩蛋”!

宋徽宗时期,汴京已经发展成人口逾百万的超级大都市,柴荒让木炭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城市对燃料的需求,其主要燃料已经被煤炭取代。寒食节结束,清明节到来,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炭火需求量变大,城内居民的炭火全靠运炭驴队运送,他们很可能要将炭火运送到城门口外、递铺左侧的炭火市集,然后流转到各家各户,化为繁华市井中的一律炊烟。

运炭驴队

城内的炭火市集

行过小桥,我们会看到一片谷场。谷场是农村用来打麦子的场地,在秋收时节,农民会将收割来的小麦铺在地上,用牛拉着石磙碾掉麦子的外壳。此时正值初春,打麦场空无一人。在打麦场周围坐落着五间草房、一间瓦房和一个畜棚,参差错落的树木将其围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门前搭着凉棚,供过路的人休息歇脚。时候还早,客人未至,主人在屋后的谷场忙碌着。

郊外的房屋与畜棚

谷场主人

险情1

随着汴河出现在画面中,一片葱郁的柳树格外引人注目,苍劲的柳树矗立于隋堤之上,这便是“汴京八景”之一的“隋堤烟柳”。除了审美价值,隋堤之上的杨柳还会被砍去树梢,然后捆扎起来相连钉在汴河两岸,用于防洪抗险,因此此处的杨柳树干古老粗壮,纸条却柔弱细嫩,形成了独特的观赏景观。此处便是全卷第一个“隐藏险情”。

隋堤烟柳

险情2

一行赶路的青纱轿队伍正踏青或扫墓归来。一行人中,有开道的护卫、坐青纱轿的女主人、骑马的男主人。宋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是马匹,由此可以推断这或许是个经济较好的官眷人家,主人颇为讲究,在青纱轿上还有按清明习俗装饰的鲜花和柳条。

青纱轿队伍

细看队伍最前端,一个仆人神情慌乱,正用手指着什么。

慌乱的仆人

顺着他的手望去,我们会看到另外两个手忙脚乱的路人,其中一个人吃惊尖叫,用手指向前方,另外一个人则张开双手,边跑边拦截,旁边还有一个妇人心急如焚地跑向自己的孩子。

慌乱的路人

奔向孩子的妇人

此处是全卷第二个“险情”——疯马/驴冲撞发生地。虽然原画此处有所磨损,但是从轮廓依然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疯马/驴,正横冲直撞,惊扰了周遭路人。

疯马/驴

看热闹的路人

险情3

这里是宋代的“消防站”,也是全卷第三个“隐藏险情”,它代表着宋代管理者对火灾的预防意识。根据宋朝皇帝钦定的《营造法式》中记载:望火楼是一座建造在立柱上的方形二层楼,要建在全城的高处,且规定楼要高30尺以上,也就是要有9.30米以上,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宋代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容易失火,因此宋代消防有规定,每一坊都要有一座望火楼和一队消防兵,在发生险情时可以及时应对。

望火楼

此处已经临近码头,码头边上的饭店是典型的宋代敞轩式建筑,临水一侧的铺面建在吊脚平台上,屋檐下有防雨棚,还支起了雨伞,旁边的伙计正用一个竹竿撑起彩旗带,以招徕顾客。

临水的饭店

沿着饭店前的小路前行,便是王家纸马店,主要销售清明节祭奠先人所用的纸马等祭祀品,与唐朝人喜欢厚葬不同,宋人更追求现世生活的享受,主张薄葬,因此多以纸做的钱和冥器替代实物冥器。纸马店旁边,相隔一个小巷,便是牲口交易店,供牲口买卖。

王家纸马店

牲口交易店

当你穿行于汴京的街道,千万不要忽略了路上行走的小贩。店旁的小贩手拿货架,头顶货盘,正在到处寻找可以摆摊的地方。他拿的这个货架是一个便携式、可折叠的木支架,设计灵感大概是来自交椅的折叠形式,这个货架在全卷多次出现,象征了北宋小摊贩经济的兴盛。

小摊贩

险情4

继续前行,便看到了运河右侧第二个漕运码头,可以停放十多艘平行排列的大型漕船。漕船是一种半封闭的运输船,从船的顶棚一直包到船体,两侧开有小窗。

漕运码头与漕船

此时船已停靠,但船上的四位船工却面向同一方向不约而同地伸出手。

焦急的船工

这是全卷第四处“险情”:在他们斜前方有一艘船很快要撞上自己,因此船工纷纷着急伸手示意对方,对方此时也出动所有船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转动船桨改变航向,避免了两船相撞的危机。

渐渐行至热闹处,人车马船多了起来,险情也一个接一个出现。

险情5

繁忙的码头不时会有事故出现,一条大船过桥时因船体过大险些和桥相撞,引发周围一阵惊呼。好在船工经验丰富,情急之下拿起测量水位的标杆死死抵住桥梁,其他船工配合默契,提醒路人避让、迅速放下桅杆,缓解了险情。

船桥险相撞

险情6

大船度过危机,不想却惊了桥上的马,猛地奔向对面的一顶轿子,马夫急忙拉住马匹,对面的轿夫喘了口气儿,定睛一看,马上的不正是他家已外出离家一年的老爷吗?谁说意外不能带来惊喜呢?

轿马险些相撞

轿队

马队

此处是全卷最热闹拥挤的虹桥,又叫“飞桥”或“无脚桥”,学名为贯木拱桥,是当时最先进的伸臂式桥梁,采用钉接铆合的技术组合成了上下两层叠压的拱骨,由两岸凌空通向彼岸,然后在拱骨上安装木板。为了便于漕船、民船通行,桥梁没有设置桥墩,是研究宋代营造工程和桥梁发展的重要资料。

当时汴河河水经常暴涨暴落,几乎年年都会毁坏桥梁,造成灾害,这座虹桥因为没有桥柱,不会直接受到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汴河之上均采用这种结构的桥。出人意料的是,这样巧妙的桥梁是由一位关押在监狱里的士兵发明的。

虹桥

过了虹桥,整幅画卷基本过半,我们六处险情已经全部找完,但是别急着划走,后半部分还有过一个非常有趣的“隐藏彩蛋”,我们接着往后看!

哪里人多哪里就有摊贩的身影,在桥中人群密集处,小摊贩们占道经营,原本不宽敞的桥面更显拥挤,桥左侧第一个摊位是伞下的绳索摊,第二个摊位是凉棚下的熟食点心铺,以交脚货架来摆放熟食。

桥中的小摊贩

在桥上行走时,你很容易会注意到两个衣袖特别长的人,这种人在古代被称为“牙行”,即现在的中介,穿长袖衣服是为了在袖筒里以手指示意来讨价还价。

牙行

在宋代,供人临时歇脚的地方,即为“脚店”。这是一家旅馆兼酒馆,门口立着彩楼欢门,挂着“天之美禄”的招牌。门口端饭的“外卖小哥”你注意到了吗?通过对《梦梁录》《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的考证发现,外卖现象在宋代已经相当普遍,“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十千脚店

脚店门口的“外卖小哥”

如果你想在汴京乘船出行,一定要会区分漕运码头和客运码头。虹桥右侧多为漕运码头,左侧为客运码头,体现了宋朝合理的城市规划。此时一个挑着扁担的居民正匆匆上船,准备前往远方送货,水运是他们日常出行的一个重要方式。

客运码头

从古树旁右拐,会先路过一家烧饼铺,再往前走便是一家修车行。一个工人正在用锤子调整车轮,领一个工人在制作车轮辐,车辆零件和修车工具散落一地。

修车行

在修车行斜对过,你会看到一个卖药摊,一群人正围着一个江湖郎中,听他吹嘘自己的药功效如何,就连路过的小贩也不禁驻足,盘算着自己几天的工钱能支付得起这份药费。

卖药摊

宋代流行阴阳五行、推步占卜,因此汴京街头有很多占卜摊位。此时柳树旁的草棚下,挂着“神课”、“看命”、“决疑”三个条幅,算命先生正端坐于条幅下,为白衣男子卜卦,周围吸引了三四人旁听。宋代占卜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就连政治斗争中也有使用,以至于曾有术士说:“士大夫的命运,在我可否之间”。这位大师想必算的很灵,不然怎么会挨着政府部门(递铺)设了摊位。

算卦摊

宋代的驿站设置有两种:馆驿和递铺。递铺是指宋代在水陆交通沿线所设传递公文的机构,工作人言主要由军卒充当。在卦摊旁边正有一个高等级的递铺,公差负责起码传递朝廷和地方公文,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马匹是公差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宋代,马只能用来骑行,而不能驮货或拉车。

递铺

递铺的马

牛车在宋代也是一种运货的交通工具。这是一辆三头牛拉的车,车厢两侧都用木板遮挡,前后均设有半圆形的门,隐约可见车内的人与货物。牛车的装饰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乘坐者的身份,牛车车毅颜色以彩漆为贵,其次是黑漆,地位较低的官员不允许上漆,装饰的材料也从高到低依次有金、银、铜。

牛车

城墙之上为鼓楼,是画面中非常显眼、也是画卷中最大的建筑,为五开间,进深三间,屋顶为经典的庑殿顶,多重硕大的斗拱将屋檐外挑,增加了屋顶的动感。成楼内内有大鼓和临时床铺,城墙年久失修,杂树丛生,已经有土坡塌方的痕迹。

城墙之上的鼓楼

鼓楼内的大鼓和临时床铺

在鼓楼上,有更夫敲鼓向全城通报时辰,每天敲完暮鼓后,更夫便在鼓楼上的临时床铺休息,不过此时,更夫正饶有兴致地看城墙下的热闹,悠闲自得。

看热闹的更夫

北宋时期,人们常把规模大、资金多、经过朝廷授权可以自己酿酒、卖酒的店铺称为“正店”,把规模小、资金少,只能在正店批发酒的小店称为“脚店”,如前面提到的“十千脚店”。在孙羊正店门口一派热闹景象,小摊小贩络绎不绝,店铺内客人络绎不绝,有的酒足饭饱闲谈取乐,有的正自饮自酌,欣赏春景。

孙羊正店

孙羊正店门口一个店员正手持栀子灯迎客。栀子灯因外形与栀子的果实相似而得名,来源于五代时期,一位皇帝光临汴京一家著名酒楼时,酒楼用来装饰之物,到了宋代成了酒楼有妓女卖欢的标志,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税费,也默许酒店的做法。

前方的街道人潮拥挤,路人穿梭往来,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举着扇子的“社恐人士”?这就是我们的“隐藏彩蛋”:便面!

在宋代,也有腼腆不善交际的人士,他们出行时会手拿一把团扇,遇到不方便打招呼的人,就会以团扇遮面,避免尴尬,而对方也会认为这是礼貌之举。这种扇子就是“便面”,《汉书·张敞传》层记录:“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后亦泛指扇面。由此可见,社恐人士的尴尬,古今亦然。

便面

到这里我们的汴京之旅就要画上句号了,你有发现《清明上河图》里的六处险情和“便面”吗?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呢?

图片 | 董严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