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老人老经常向我抱怨,手机总是莫名其妙出现容量不够的提醒信息,电池也不耐用了,正好马上到双十一,看着电子产品优惠力度也不错,就想着趁着机会给家人换个新手机。
往日我都把目光聚焦于旗舰机,千元机鲜有关注。最近查了一下才发现,千元机虽然在拍照、处理器、下巴黑边宽窄方面和旗舰机有大差别,但是在“存储”这件事上和旗舰机相差并不大,运行内存基本都 6GB 起步,存储容量也升到了 128GB,这和目前大多数国产厂商的旗舰机入门硬件规格保持一致。
在新手机还未到,给家人腾空清理手机时,我发现即使是 5 年前的小米 K20,除了存储已经满了外,并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而即使这样的“老手机”,都在某个系统大版本更新之后,增加了为提升系统流畅性而添加的“内存扩展”选项。
无独有偶,小米和华为在前段时间都通过 OTA 更新,加入了关于“存储”的一些新功能。
小米和华为几乎同时对“存储”进行了优化和功能提升 图源:品玩 lzh 摄
比如,小米就为其旗舰小米 12S Ultra,围绕“存储”做了一系列升级,如加入了内存空间扩展能力、优化了系统核心场景流畅度、优化了系统资源调度能力,目的就为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卡顿、提升流畅性。
而华为尽管没有在运行内存上作文章,但却更新了一个重要功能:空间存储压缩技术。
虽然听着非常拗口,但其实简单来讲,就是系统自动“查重去重”功能,把重要文件提取出来单独保留一份,删除多余重复文件达到节省存储空间目的。
这两家看似做法挨不上边,一个主要操作的是运行内存(RAM),另一个主要操作的是只读存储器(ROM),但最终实现的作用却殊途同归。
都是通过对“存储”优化,来提升应用系统流畅性,以及应用文件读取速度。
暂时解决了流畅性 但新的问题来了
纵使目前很多国产安卓手机的系统版本已经升级到Android 12,但在使用一段情况后,还是会用起来不如 iOS 流畅?
其实想深度讨论这问题,又会是一个新选题。
简单来讲,一方面是系统“自身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安卓系统和 iOS 系统运行机制作用原理不同,安卓不管如何升级,都摆脱不了虚拟机运行机制,而 iOS 则采用沙盒运行。
这里打个比方,安卓的运行作用原理可以理解为一位同学就是一个 App,教室就是虚拟机,一名学生在教室中可以很快完成作业,但当不断有学生(App)进入到教室(虚拟机)后,就会出现交头接耳现象,甚至互相干扰,这样就会让写作业的效率降低。而苹果沙盒机制可以理解为每名学生单独占用一间教室,那这完成作业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安卓想提升系统流畅度,扩大存储空间是最有效的方式。
而另一方面,安卓软件缺乏有效监管,安装到手机中不仅会一直驻扎到内存中,还会进各种“联合启动”,简直一个后台大联欢。
iOS 系统则会对软件自启动进行严格监控,以至于发展到 iOS 16,连应用之间粘贴都会有额外通知,对第三方软件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启动限制。
而在对有限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进行的“深度”优化,实际效果如何?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用户关注的,恰巧我手边有小米 12S Ultra 和华为 Mate 50。
在把小米 12SU 更新到最新系统后,设置中除了拓展 3GB 内存外,并没有单独对于“内存空间扩展能力”的设置选项,但在使用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更新后的在流畅和响应速度的提升,主要感知为以下几点:
在滑动屏幕时候能明显感受到丝滑顺滑的跟手
向上滑动退出应用也没有了粘滞感
安装软件的速度提升明显,有几乎一倍的感知提升
系统流畅性比上个版本更好
华为的空间存储压缩功能则需要在系统更新后进行手动设置,它是集成在系统的手机管家中,用户需要点击清理加速,就能看到文件压缩和应用压缩选项,点进去就能看到系统选好的重复文件,选择文件进行压缩后,这条选项就不会再出现。
因为本身我只使用 Mate 50 拍照,机内安装的软件并不多,但系统还是显示可以压缩 100 来兆。
起初我还在想,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就可实现系统流畅性整体提升,这对于安卓手机简直福音。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小米 12S Ultra 新固件的续航时间并没有上个版本强,尤其是夜晚待机时,从之前一觉醒来消耗 4% 电量直接翻倍为 8%,而在游戏流畅度方面,尽管没有大的提升,机身却出现了明显发热的情况。
根据华为官方信息,使用动态空间存储压缩功能可以为 256GB 省出大约 20GB 的空间,这对于手机存储相形见绌的用户来讲,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这项技术主要是针对存储照片、手游数据和不常用的应用数据进行压缩,对用户最“头疼”的微信,并不会进行优化。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而对于系统而言,因本身鸿蒙HarmonyOS 3就足够流畅,加上我 Mate50 的手机安装应用比较少,因此在系统流畅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为了流畅性 厂商不得不做出“牺牲”
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其实都只是依托于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小米的内存空间扩展能力其实就是在虚拟内存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再调整,这是一项存在于 Windows 的“上古”技术,安卓早在Android2 系统中就已经实现,当时还划分为 zRAM 与 swap 两大内存优化机制,只不过受限于读写和处理器性能,效果并不理想。
简单来讲,zRAM 是通过把不常用的应用代码进行压缩,使用时候再进行“展开”,这种压缩和展开方式,对处理器运算能力比较依赖。而 swap 是目前手机厂商最常用的技术。是把空闲的 ROM 中划定一部分容量作为 RAM 运行内存使用,这样手机就可以把一部分应用软件通过这种方式,让它暂存在 ROM 中划定的空间中来读取运行。
但问题是虽然 ROM 的存储读写速度经过发展有提升,但仍然没有达到运行内存本身的速度,应用数据一多,就会出现明显卡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