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变革,汽车行业也不例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娱乐、导航、辅助驾驶与车辆监控能力等功能将在未来汽车中成为标配,根据麦肯锡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软件在整车成本中占10%左右,到2030年将提升到整车的30%左右。这些功能需要大量的软件来实现,而这些软件的背后需要一个车载系统来支撑运行。
从安全性到可操作性 主机厂商出现困惑
满足消费者对驾驶更高的需求一直都是汽车主机厂不断提升汽车性能的动力。几十年来,汽车主机厂商不断提升汽车质量确保汽车安全性,这是基于消费者希望汽车能够安全的从一个地点开到另外一个地点的朴素需求。随着互联网升级、物联网的兴起,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汽车安全性的基础上可操控感已成为汽车主机厂最为关注的事情,如何更好更快的实现“互联网+汽车”理念,让娱乐、导航、辅助驾驶与车辆监控能力等功能运转,需要制作出一个可操作系统。作为汽车主机厂,独立开发这种庞大可操作性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是不现实的,这需要第三方互联网公司来协助合作。在合作方面,汽车主机厂商也有自己的忧虑和困惑:
第一点,操作系统引入汽车对于主机厂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不是为汽车上增加一个配饰,它是一个比整车加一个零部件都要严肃的一件事情。那么既然它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主机厂商一定会审慎的对待它。当选定系统后,要求合作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实现和主机厂商长期合作,更要求互联网企业能够和主机厂商一样存活长久。
第二点,数据安全和归宿也是主机厂商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未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中,数据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汽车主机厂不仅要求数据安全,不被盗取、入侵等问题以及跟合作的互联网企业明确整个智能车产生数据的归属权问题。
这些困惑导致主机厂商在与我国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上出现很大的戒备,但当前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的需求,“互联网+汽车”脚步不能停滞,一款手机操作系统进入了主机厂商的视野。
安卓非良选 国产汽车主机厂需谨慎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的汽车软件系统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基于安卓系统进行改装、平移的系统;一类为车企自行开发的系统;一种为互联网公司针对车辆开发的系统。但由于安卓系统认知度高、免费以及开发人员多的优势,互联网汽车的大部分系统市场被安卓所占据。就当前市场来看,安卓系统确实很强大。然而,安卓系统终究为手机系统,它可以将一个手机变得智能,那么将手机的系统平移到汽车中来,真的实现汽车的智能化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开发成本高。由于现实原因,谷歌服务在国内无法使用,缺乏对中国厂商提供直接技术支持,这对于研发成本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打击。因为不是拿一个AOSP就可行,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和定制,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首先,由于系统本身自主设计的,要根据安卓手机版本去演进,对老的版本做削减拼接,面临安卓新版的时候,老版本削减不能适用或者很多部分需要大量的修改,这些维护成本非常高;其次,缺乏对系统的自主性导致无法大量实现车企需求的定制化修改,很难实现在未来核心竞争力来。
安全问题大。其一,是对于系统本身的数据安全。由于安卓系统不是自主研制,汽车主机厂又缺乏该领域的经验,无法发现系统上面存在的漏洞,必然在数据上是存在风险的。其二,是对于系统业务层次的安全。今天中国已经慢慢意识到了,国外免费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爆发的更大的危机,一旦出现风险,缺乏某些核心技术会导致整个业务就断掉了。其三,手机安卓系统不一定永久免费。近日,谷歌宣布安卓将在欧洲开始收费,从11月起将面向硬件公司收取每台设备最多40美元的费用。这项政策目前仅在欧洲实行,但被国际媒体广泛解读为安卓收费政策的开始。谷歌能够那么快地在一个月之内就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原因它有垄断的地位,它想收费了就收费了,不用它你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换言之,如若安卓向中国市场收费,我们需要一个反制措施。
适用性不强。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在汽车的整个操作环境对使用的方式和使用目的性跟手机也不一样,意味着中控屏的大小、操控的方式,交互场景等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人车交互的过程中不只是局限于手机语音+触摸模式,在未来的人车交互方式不仅仅是语音,是多种输入多模态,可以是语音+触摸+手势+一些其他的输入,比如眼神的控制、眼球的追踪等这类的综合输入,是一个更自然的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对车进行控制。安卓手机系统照搬到车里面来其实是不适用的。今天有一些公司直接将安卓系统放在汽车里面做改造,这就如同削足适履,短期内或许是解决方案,长期来讲是存在隐患的。
正如阿里AliOS首席架构师谢炎曾表示:“我们觉得安卓手机系统照搬到车里来是不适用的,这就像试图把一个脚削一削放在鞋子里一样,削足适履。你想想车是这么大的一个硬件,它可以接入的传感器、可以接入的导航模块、可以收到车辆本身的很多信号,但这些都是手机所没有的,车载导航会因为这些更多的数据比手机导航做得更好,只是今天还没有做到这个程度而已。”
幸运的是,国产系统正在慢慢兴起。据了解,我国已有互联网公司开发出针对互联网汽车的系统。今年7月,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在厦门生产车间批量下线,量产规模超100台。Alios也和斑马网络进行合作,打造全车智能、为智能网联汽车量身定制、更懂中国用户的智能系统。但这些企业需要警示的是,车载系统关乎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以开放的心态去合作共赢,毕竟汽车和互联网企业的征途并不只在中国。